你好,复临舍!
▲“关于复临舍的故事”
视频/节选自纪录片《不屈的文脉》
万物生长,瓦楼焕新
光影流韵,墨舞湖湘
教学场所,是大学的灵魂
是学生心灵的归属
亦是筑梦未来的根源
在麓山南路东侧
有一座静静矗立的复临舍
它曾经受战火洗礼,亦饱含民族秘辛
你知道,它背后的故事吗?
▲郑黄河/摄
你好,光复后的临时宿舍
复临舍,是指“抗战胜利,复员长沙后的临时宿舍”
抗战期间
湖南大学多次被日军轰炸
学校被迫西迁辰溪
1945年抗战胜利后
湖南大学从辰溪返迁长沙
“复临”岳麓
由于校舍损毁严重
就用从辰溪拆迁过来的木料搭建临时校舍
并在现在复临舍教学楼的位置上
陆续用竹篱笆糊上泥巴
建成临时图书馆、阅览室
后改成员工宿舍
而这一住就是半个世纪
“复临舍”因而得名
建筑与规划学院魏春雨教授
在纪录片《不屈的文脉》中说:
“‘复临’这两个字,
就是我们抗战胜利,光复、复兴的寓意,
所以这个名字确实太好了,
如果现在我们新的大楼,
还能够传承它原来的这层意义,
其实比叫其他任何大楼都好。”
你好,湖大新地标
从位置上看
湖大建筑物
近山的一半
是愈老愈美的矍烁与沧桑
滨水的一半
则是青春与现代的清新与活力
复临舍位于两者的临界点
方与圆的旋律 上仰的锐角
宽敞、明亮、气派
已成为湖大乃至湖湘
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
▲陈佳祺/摄
复临舍建于2000年
由建筑与规划学院魏春雨教授设计
是湖南大学地标
亦是湖南大学的主要教学楼之一
曾获得2001年度湖南省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
复临舍教学楼造型形态的现代性、地域性
公共空间的开放性、共享性、连续性
学习空间的多样性
是湖南大学公共教学楼设计形式的转折
也为天马新校区
开启了现代化设计语言的开端
▲陈佳祺/摄
你好,复临舍!
浴火重生,光复不易
一砖一瓦 皆是苦心经营
复临舍的设计理念引自
岳麓书院内门的对联
“藏之名山,纳于大麓”
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共生与整合
形体尺度上控制在五层以内
以保证校园肌理的延续性
形体构成采用复合界面的首发
通过立面复合化处理
凸显立体构成式的视觉效果和摇曳的光影效果
▲吴丽娜/摄
入口处采用灰空间、点支式玻璃幕墙
柔化了立面
强化了室内外环境的交融
使之过渡自然
▲张佳/摄
▲陈佳祺/摄
在西北与东南方向上作建筑的“切角”处理
以取得视线上的延续性与通透感
切角顶部开有圆形孔洞
增加透光率的同时
也增添了有趣的光影效果
▲刘昕明/摄
每层楼梯平台
都扩大出一部分“观景平台”
观岳麓山之景色
▲陈佳祺/摄
▲刘昕明/摄
通过点支式玻璃幕墙虚化界面
剪刀楼梯在玻璃墙与教室之间形成隔断
增强内部空间私密性,布置共享中厅
▲陈佳祺/摄
打破传统单廊及内廊教学楼模式
以内厅、边庭、交往空间
形成以多功能活动空间取代
传统内廊式教学楼的新模式
▲陈佳祺/摄
▲吴丽娜/摄
教室与中庭采用小楼梯连接
使空间立体化、趣味化
▲吴丽娜/摄
登楼远眺
一方湘水泱泱,一方麓山巍巍
切角随日西斜
唤醒来去之间的画面
▲@七/摄
复临舍与教学中楼之间
有一连廊
可以快速穿越两栋教学楼
是湖大学子赶课的必经之路
我与复临舍的二三事
一场考试、一堂课
一场面试、一次讲座
还有一树繁花、一捋绿枝
抑或一只“校宠”
桌椅吱呀作响
铃声伴人声喧哗
踏入复临舍的那一刻
它便开始与你无声交流
记忆中冬夏又春秋
我在这里——
“去复临舍上自习!”
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学生,新生9月份刚入学的时候,复临舍还未建好,专业课授课多在中楼、东楼,住的宿舍也比较老旧。作为复临舍的第一批用户,面对气派的大楼、现代化的设备,一切都非常新奇!
看着新落成的建筑,我们同学纷纷猜测“这幢楼我们可以用吗”“我们可以来这上课吗”……透亮的落地玻璃、明亮宽敞的空间,都是当时与高中小伙伴骄傲的谈资。
彼时,“去复临舍上自习”成为一种风尚。
@数学学院2000级校友、
现任数学学院副院长 郭振远
“最现代”的楼!
复临舍这栋楼,在当时来说是“最现代”的楼。
负一楼是个咖啡厅,有空调、有咖啡、有豆浆还有点心,咖啡厅的位置非常“抢手”!
复临舍有几间教室很大,台阶很高,考试时甚至可以无心“瞄”到前几排同学的答案;进门上楼右转的307教室,是我最喜欢去的自习室,冬天特别暖和,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去那儿自习;左手边的三楼大教室是上《影视艺术赏析》的固定教室,总有老师播放经典剧,有时一部电影中场时,还有学生起哄“老师,换碟!老师,换碟!”
@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01级校友 马勇
你还记得“FULINGO”吗?
作为已经毕业的湖大学子,对复临舍印象最深的莫过于FULINGO,即“复临狗”,依稀记得其名“咖啡”,因经常出没在复临舍教学楼附近而得名,它性格温顺,极少吠叫。在我上学之际,FULINGO一家已经是“三代同堂”了。
咖啡称得上是当时的“校宠”,甚至还有同学为它制作过一套明信片。
@佚名
“一场改变大学生活的面试”
面试的氛围十分轻松,和面试老师们相谈甚欢……走出复临舍,我感到,新鲜的活力也即将会“复临”我的生活。
@生物学院 吴楠
▲吴丽娜/摄
“见证一次校园招聘会”
许多校园招聘会都在复临舍举办,这里就像是校园通往职场的任意门。
初入复临舍,我们在晨光熹微中书声琅琅;几年后,我们伴着星月在这里参加秋招宣讲会,走向未来的职场。
去年9月16日,我作为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校园大使,和小伙伴们一起布置场地、筹备招聘……真是很有意义!
复临舍就这样陪着我们,从校服,到正装。
@工商管理学院 赵梦瑶
▲李帆/摄
“学习专业知识的殿堂”
复临舍离我的宿舍有些远,但我们专业大三的课基本上都在复临舍,甚至几乎都是“早八”。
我和舍友们每天都会早早起床,赶往复临舍“占座”。我总会在课前十几分钟时,坐到我喜欢的位子上,听着音乐翻着书本,等待老师走上讲台。
当墙角的铃声打响,“上课”,“起立”,“老师好”!一天的学习生活就此开启,无数天的学习生活如此往复。
@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韩月
▲陈佳祺/摄
“经历一场难忘的考试”
韩国语能力考试(TOPIK)在湖南省的唯一考点就在复临舍(即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外考试中心)。TOPIK的考位比较难抢,还有省外的考生千里迢迢赶来考试。
而作为湖大的学生,只需要扫码骑辆小黄车就能在十分钟内到达复临舍。在考试前两天,我还在考试教室做了一套模拟卷,熟悉考试环境。得益于这独有的“福利”,我最终十分顺利地通过了等级考试。
@新闻与传播学院 蓝韵飞
▲蓝韵飞/摄
“我的‘撞头木’消失了”
麓山南路总是郁郁葱葱的,参天大树拱成绿色的穹窿,美得很是别致。
复临舍楼前的大树枝桠很低,经过时如果不小心,总会“一头”撞上,以至于每次来复临舍上课,都会尤其注意这棵大树。
后来为了减少隐患,低枝都被砍去了,再次走过复临舍前,还会想到从前的经历笑出声来,“我的‘撞头木’消失了,一时真不习惯!”
@新闻与传播学院 易旭凤
在复临舍打卡“毕业照”
也是湖大人的时尚之一
这里光影交织 明暗交杂
这里定格湖大 前程远大
你好,一起去周边逛逛!
穿过背后窄门
一条幽径连通中楼
看前进楼旁绿荫满大道
窥得外语公园紫藤萝如瀑
▲张佳/摄
日光烂漫,春景且淹留
驻足门口幕墙外
童心忽起
与环境馆前手掌雕塑遥遥招呼
▲张佳/摄
有时向左
携朋友到平凡烟火深巷处
捧一束花店里满天星
更塞不下佳肴美酒香满怀
▲张星雨/摄
有时向右
“往图书馆里去挖煤去哟”
见红楼映雪,东方日出
深感人世繁华,我自隐于闹市
▲陈佳祺/摄
你好,复临舍!
立足其间
从古典走向现代
于此刻铭记曾经
这里无数身影走过 步履匆匆
它记录着我们的发展历程
延续着战火纷飞的历史底蕴
积淀着实事求是的底气
奔涌着敢为人先的脉搏
它就这样静静伫立
陪伴一代代湖大人奔向广阔天地
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分享
#我的复临舍记忆#
截至4月22日 12:00
精选留言排在前10位和
第11、22、33、44、55位的15名读者
小湖将为你送上
融媒体中心独家文创帆布包一个
▲手绘/张晶
《湖南大学公共教学楼设计演变研究》(张秀丹,2019)
鸣谢 | 张泽麟 郭振远 马勇以及给予本条推送大力支持的广大师生和校友图文统筹 | 张星雨文案 | 武心悦排版 | 赵梦瑶责编 | 周丹
↓↓往 期 精 彩↓↓
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全文
↓↓↓点击关注↓↓↓
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↓↓↓
湖南大学官方微信(微信号:HNU1926)
欢迎投稿 邮箱:news@hnu.edu.cn
为湖大的建筑点“赞”+“在看”!